我的毕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167、厚道的太后

167、厚道的太后(第2/2页)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子,另立新君!



    这种事三年前徐有贞干过,没有成功,但那是因为汪太后引蛇出洞,请君入瓮;现在朝廷忙着削藩,忙着开关,忙着清理土地,勋贵重臣都到外头去了,别说翰林院国子监之类的清水衙门空了,连禁军都走了好几万人,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于是费钊就打算趁着中秋节宫里没有防备,和同伙带领家人杀进宫里,扶立荣王为皇帝——当然,费钊也不是简单粗暴地认为几家加上手下的小股部队起来上千号人就能办成事,也做了周密的计划——约内宦举火为号,到时候就以救火的名义,杀进去,先杀了汪太后和皇帝,再挟持太皇太后,然后扶立荣王。



    ——想错了!



    别说夺门之前,景帝大幅加强了京城的守备,眼下朝廷削藩,大量臣僚外出,汪舜华和于谦自然会料到有人想整个大新闻,毕竟这回得罪的人不少,因此锦衣卫除了跟着去各地,在京城的活动也密集了很多。费钊时常邀请武官聚会,又有家丁向锦衣卫密报,于谦自然准备妥当了。



    宫里的火如约燃了起来,费钊等冲进去,马上就被禁军围住了——身上都带着家伙,解释是没有用的;汪太后站在午门上,月光下,分外清冷,她旁边站着的,可不就是约好防火的内应!



    费钊等人跪了。



    汪舜华淡淡的挥手:“下去吧,不要惊扰了太皇太后。”



    费钊等人自然是死罪难逃,家资抄没,家人也流放了。



    只是锦衣卫在费钊家里找到了他派人起草的荣王登基诏书,除了声讨她擅变祖制、任用奸党、盘剥民财,还声讨她加害隐皇帝,逼死孙太后,甚至煞有其事的说世宗皇帝也是被她害死,还有世宗皇帝之所以乏嗣,也是她造成的。



    汪舜华禁不住笑出声来,她怎么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身处内宫,居然有这么多杀人的法子?



    ——这位崇信伯到五百年以后,倒是可以作宫廷剧的编剧,想象力够丰富!



    只是笑过之后,汪舜华的眉毛皱了起来:这还只是开始,未来又会有多少流言蜚语?



    她派人把荣王和沂王唤进宫来,把费钊的登基诏书交给他们。



    沂王今年已经虚岁十四,半个大人了,何况这几年发生了这么多事,天生敏感,非常早熟,当时就吓呆了,忙跪在地上,说:“臣只知在家读书,实不知情,这也不是臣写的,甚至根本就不认识费钊。”



    沂王口吃,满脸通红,说的着急了,眼泪也就下来了。



    十二岁的荣王也傻了,他一直养在太皇太后身边,真的不知道外头的事!



    于谦暗暗捏了把汗,萧镃等人倒是觉得,趁此时机彻底消除后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汪舜华吩咐舒良扶他起来,命他近前:“二婶知道你是无辜的,也知道你不认识费钊。”



    沂王微微舒了口气,不敢抬头,等候命运的宣判。



    汪舜华道:“只是这诏书里头,提到了很多东西,我不能不跟你解释清楚,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有的事情,没有必要瞒着你。”



    她看着于谦:“麻烦安国公来告诉他,都发生过什么。”



    于谦只能大致的向他解释了从正统十四年以来发生的种种,其实沂王从父亲的埋怨中,能够听出不少;从刘定之等人那里,也得到了不少消息;他妈周贵妃也会把来龙去脉告诉他,知道确实不能埋怨汪舜华,只能低着头,说:“都是臣父的错。太后若能容臣不死,便是恩深似海了。”



    汪舜华摸了摸他的脑袋:“只要你不怪我就好,回去读书吧。”



    沂王磕了头就退下了。



    汪舜华又看着荣王:“你如今也是小大人了,住在宫里不方便,去十王府吧。你母亲自然有人照顾,不必担心。”



    荣王磕头。



    于谦等人实在不明白,汪舜华为何如此看重沂王。



    汪舜华叹了口气:“人非草木,焉能无情?”



    虽然如今儿子已经承继帝位,她不再需要向周贵妃母子示好,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沂王是她看着长大的;后半句没有说,这年头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虽然有两个亲生儿子外加一个庶子,还是觉得不踏实,就怕有什么意外,所以不得不做多方面的准备,上回让把郑王嫡孙接到北京,其实也有点这个意思;只是毕竟他的支脉有点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估计这帮人还是会拥戴沂王。



    虽然她不希望有这一天。



    于谦第一次觉得,汪舜华是个厚道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